来源:张掖地方史志办公室日期:2025-04-15
第五章农垦
第三节?国有农牧场(二)
国营临泽农场
(一)机构沿革
1956年3月15日,甘肃省公安厅批准成立“地方国营新华镇农场”,直属省劳改局。1975年3月22日,部队农场移交地方,由张掖地区农垦局接管,是年12月20日更名为“甘肃省张掖地区国营临泽农场”。1983年12月改属省农垦总公司,改名为“甘肃省国营临泽农场”。1984年1月经济实体有农工商公司、农机服务公司、技术服务站。至1995年,全场总人口1658人,其中职工796人,干部131人。
(二)自然条件
临泽农场地处临泽县新华乡,位于东经100°1′、北纬39°58′。东部以湖沟为界,北邻黄水沟,西接甘新公路,南靠新华乡的戴家庄、亢家寨。东西长9.3公里,南北宽5.9公里。总面积建场时为87379亩,1995年为53530亩。土地为祁连山冲积层,由南向北微缓倾斜,倾斜度为1/350~1/150。土壤除沙丘外,大部分来自祁连山的冲积物,经过风化蒸发,形成盐渍,多数地方的盐结表层达3~5厘米,含盐量为10.8%~20%;少数地方在10~20厘米深处产生硫酸钠的结晶,盐碱土壤占98%。
农田灌溉以渠灌为主,井灌为辅,主要靠梨园河鹦哥嘴水库;另有机井26眼,其中自流井8眼。年降雨量平均为110~125毫米,主要集中在6~8月,年蒸发量平均2300毫米,地下水资源丰富,20米以下水质矿化度低,可供灌溉和饮用。年均日照为3056小时,年均无霜期为150~180天左右,每年于11月土地结冻,来年3月上、中旬解冻,冻土层最厚达106厘米,最浅44厘米。常年主风向为西北风,3~6月多风;风速年均2米/秒,最大风速可达8米/秒~10米/秒。夏、冬两季温差较大,最高温度38℃,最低温度-26℃,全年平均气温为815℃。适植林果,宜种小麦、玉米、油料、瓜类、甜菜等作物。
(三)农场经济及各项事业
【农业】到1988年,实耕地面积5562亩。1988~1995年间,大规模开荒造田,耕地面积增至1.63万亩,净增1万亩,总投入348万元。粮食作物以春小麦为主,经济作物有瓜菜、油料、葵花、啤酒花。由于土壤盐碱化比较严重,80年代作物亩产较低,每年播种小麦2000余亩,单产100公斤左右。1995年,麦类作物播种8686亩,单产280公斤,总产2432吨;啤酒花种植1500亩,单产258公斤,总产400吨;果品收获27万公斤;种植甜菜1382亩,亩产1461公斤,总产2019吨。90年代调整农业结构,改粮食单一型为多种经济型,向高产、优质、高效农业发展,农场经济有新的突破,1995年农业总收入达1500万元。
【林业】有天然林600亩,主要生长红柳,用于放牧、薪柴。人工造林总面积5530亩,其中防风林880亩,主要树种为杨树、沙枣树;四旁植树460亩。果园面积,1975年有306亩,到1995年发展为652亩,有苹果(品种有红香蕉、金冠、赤阳、国光等)、苹果梨等,从1984年开始,果园全部实行家庭承包或租赁式承包。
【畜牧】建场初期,部队农场移交少量的马、羊、猪,到1984年,存栏各种牲畜960头(只),全部作价处理给职工家庭喂养。90年代,市场畜产品价格上涨,激发职工养畜积极性,1995年牲畜总数已发展到2000多头(只)。为大力发展畜牧业,是年3月,场部成立养殖场,有各种牲畜216头(只)。1985~1989年成立有渔业队,鱼池水面230亩,1991年划归农工商公司管理,1993年,实行承包经营。
【农机】1995年全场农机总动力850马力,拥有大、中型拖拉机61台,小型拖拉机21台,机耕面积